返回
科技

上下珠峰仅需一周 知名向导欲用稀有气体打造史上最快登山团队

2025-05-13 00:1715

每年的5月,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黄金窗口期,吸引了大量 有钱有闲 的攀登者前来挑战。

一直以来,攀登珠峰这个项目,都被认为是一项富人才敢参与的 玩命挑战 ,虽然听着不舒服,但这是事实。

上下珠峰仅需一周 知名向导欲用稀有气体打造史上最快登山团队

首先,需要准备一大笔钱。大多数人都是从尼泊尔南坡上的,总费用差不多需要50万人民币,包括登山许可证(今年涨价为15000美元,之前是11000美元)、报团费用、向导服务、垃圾清理押金、机票住宿,以及装备等等费用。

若运气不好,需要救援,费用另算,鉴于珠峰的环境,救援服务是非常昂贵的。

上下珠峰仅需一周 知名向导欲用稀有气体打造史上最快登山团队

其次,就是时间。前期的运动训练时间是无法量化的,完全看个人体质和训练状态,这个阶段的花销也很大。

等身体的运动能力达标了,准备攀登了,要经历2个过程,一是适应当地环境(主要是高海拔低氧低温),二是攀登。

现在借助夏尔巴人向导的帮助,一路上铺设了辅助设备,比较安全的珠峰攀登,时间需要预留2个月。徒步到大本营后,要进行适应性训练,一般要40天才能登顶。

自从1953年首次成功登顶珠峰后,这个时间一直都没有怎么改变过,很多商业公司也推出了 速登 服务,但成功的不多,危险系数也很高。

然而,今年的登山季,知名登山向导卢卡斯 富滕巴赫(Lukas Furtenbach)竟推出了 闪现 登山服务,号称:一周就能往返珠峰,而秘密 武器 则是使用稀有气体 氙气。

上下珠峰仅需一周 知名向导欲用稀有气体打造史上最快登山团队

一周 闪现 珠穆朗玛峰

向导卢卡斯以挑战攀登珠峰极限而闻名,之前他的 闪现 记录是3周(注:需要在家提前进行低氧训练),而这一次,他将 闪现 记录缩减至1周。

按照他的设想,登山者先打 飞的 到加德满都,然后直接去一家机构进行 氙气训练 ,大约30分钟,再坐直升机飞往大本营,大本营待一会,2小时内开始攀登珠峰。

天气理想的情况下,登山者4天到顶峰,一周内返回家里。

相比较,其他登山者从到达大本营到登顶,一般要60天,快一点的也要25天。

上下珠峰仅需一周 知名向导欲用稀有气体打造史上最快登山团队

今年1月份,这次 闪现珠峰 首发团就有4人报名,价格每人15万美元。

飞行员加思 米勒 (Garth Miller)是其中一员,他表示自己工作很忙,还要回去照顾孩子,所以参加了这个 闪现珠峰团 。他和向导卢卡斯一样,认为有了稀有气体氙气的帮助,一周就能登上珠峰并返回家中。他希望周一出发,周日就能回家吃晚饭。

他们会这么想,理由也很简单:氙气在医学上是麻Z剂,人在使用时,会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也叫EPO,这种物质有利于生成红细胞,而红细胞就可以携带和运输氧气。

当在高海拔地区,氧气稀少,人体就会缺氧,多一些可携带氧气的红细胞,就能对抗这种缺氧状态,这样身体就可以在短期内快速适应珠峰空气稀薄的环境。

用向导卢卡斯的话来说,氙气提供了一条适应环境的捷径,大大缩短登山者的适应过程,登山时间自然就短了。

他还有一个观点则是:在山上待得时间越短,登山者也越安全。

上下珠峰仅需一周 知名向导欲用稀有气体打造史上最快登山团队

为了证明这个方法是有效且安全的,向导卢卡斯做过亲身体验。

2020年,他接受了低剂量的氙气训练,成功登顶阿根廷海拔6960米的阿空加瓜山,据他回忆,登顶时血氧饱和度是89%。

2022年,他和其他2位向导也用相同的方式测试攀登珠峰,攀登珠峰前,他们还额外在家里进行了低氧训练,提前睡在低氧帐篷里适应环境。

这一次测试,向导卢卡斯表示也和登陆阿空加瓜山是一样的,氙气确实有帮助。

而今年的4人 闪现 首发团,就是为了再次验证这个方案,参与的4个人均有丰富的登山经验,身体素质也很强。

上下珠峰仅需一周 知名向导欲用稀有气体打造史上最快登山团队

备受争议

目前,这个 闪现 首发团是否成功,还没找到消息。

不过自从尝试用 氙气 来加速适应时间,这个方法就受到多方批评。

有一点必须强调,关于氙气能否帮助人们登上世界最高峰,医学专家们的回答是不一致的。

很多专家是反对的,他们认为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表明这一点。

于是引发了另一层担忧:在世界上最极端的环境中使用 未经测试的方法 ,太危险!

一旦氙气过量,就有可能导致头晕、恶心、失去意识,甚至死亡。

在珠峰上,境地如此危险,意识混乱或判断失误,一个小小的错误就会造成登山者死亡,还会连累整个团队。

上下珠峰仅需一周 知名向导欲用稀有气体打造史上最快登山团队

还有一点也要明确,克服低氧,不代表你就能成功且快速登顶珠峰。

因为,在珠峰上阻碍登山者前进的因素,有很多。

可以看一下上面这张图,根据这个统计图,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雪崩(29%),其次是坠落(23%)、冻伤(11%)和急性高山症(10%)。

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原因,都包含在其他27%里,比如被 猪队友 连累、攀登人太多路上交通堵塞、绳子突然断了等等。

总之,攀登珠峰的危险性很高,克服低氧只是规避了其中一个风险。想要安全且快速完成,其他方面也很重要,就连运气,也是必不可少的。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