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

内容摘要【凝“新”聚力促就业】◎本报记者 华 凌    “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重要,但学校帮助我们树立的发展观,才是更宝贵的财富!”6月25日,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硕士生徐博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清华大学以“

【凝“新”聚力促就业】

◎本报记者 华 凌

    “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重要,但学校帮助我们树立的发展观,才是更宝贵的财富!”6月25日,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硕士生徐博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清华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引导毕业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求,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高质量就业生态体系。

    求职路上的迷茫与焦虑,曾是徐博文面临的难题。“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宣讲会、双选会、就业辅导、‘应聘行’等活动后,我逐渐熟悉了求职流程,对不同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也有了清晰认知,求职变得更加从容。”徐博文说。

    为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就业信息,主动投身国家建设事业,清华大学创新构建“1+N”就业服务模式,以一场专场招聘会为核心,配套N项就业引导活动,涵盖校友讲坛、行业讲座、实地参访交流等,让学生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理性做出职业选择。

    “传统招聘就像‘闪婚’,而‘1+N’模式通过前期行业认知讲座、中期企业参访、后期实践跟踪,实现学生对企业的深度了解。”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一是把最优秀的学生输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二是让学生对职业选择感到满意。

    “学校推送的就业信息会直接影响毕业生的选择。我们要帮助学生打破信息不对称,让他们实地了解专业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该负责人介绍。为提升人岗匹配度,清华大学面向国家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打出“校企联动+实地体验”组合拳。

    学校主动作为,校领导多次带队“走出去”,前往中核集团、中航工业等10多家国防科技工业重点单位,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人才合作;组织“清华学子应聘行”重点企业就业实践,每年近40支队伍、600人次毕业生走进重点行业用人单位,现场投递简历并面试交流,参与实践毕业生整体就业转化率近20%。

    同时,学校还积极“引进来”,定期举办“走进制造业”“走进能源业”等系列活动,邀请重点用人单位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并在大型就业洽谈会中设置“大国重器”“制造能源”专场。围绕招聘双选会,开展行业面对面讲座、校友沙龙、企业开放日等系列就业引导活动,每年覆盖学生两万余人次。

    清华大学工物系博士生苏子麟对此深有感触:“学校连续多年设立‘大国重器’就业洽谈会专场,举办‘国防科技人才月’‘应聘行’等活动,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一线,使得职业选择更加清晰。我学习的核科学与技术是国家战略重要专业,未来的岗位能将个人专业能力与国家需求高度契合,是我理想的职业方向。”

    数据显示,近5年,2300余名清华大学毕业生奔赴制造业、能源业等领域就业,人数逐年递增,到相关单位就业率连续多年超80%。在学校的积极引导下,越来越多学子正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