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简介(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内容摘要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茅以升在看书。 新华社发 茅以升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曾任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央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名誉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镇江润扬大桥下,有一处茅以升纪念馆,馆内一角陈设着从茅老北京的家里原样搬来的书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茅以升在看书。 新华社发

茅以升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曾任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央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名誉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镇江润扬大桥下,有一处茅以升纪念馆,馆内一角陈设着从茅老北京的家里原样搬来的书房,一张木桌,一把竹藤椅,一排满是专业书籍的书柜……这个书房曾是他晚年的精神乐园。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中学毕业后,茅以升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1919年12月,茅以升毅然回国。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

1933年3月,他受邀在钱塘江上建大桥。1937年,钱塘江大桥通车,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可通车不久,茅以升便接到命令:炸掉大桥,不让日军占用!茅以升心如刀割般地执行了命令。抗战胜利后,他带着精心保护的14箱资料回到杭州,克服重重困难将钱塘江大桥修复完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7年9月25日,大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它衔接起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著有《钱塘江桥》等,为我国桥梁工程建筑事业作出杰出贡献。1987年10月,茅以升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1月12日病逝。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01日 06 版)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