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故事《班门弄斧》: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是谁人物)

班门弄斧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释义:班:鲁班,古代的巧匠;郢:郢人,楚国郢都的巧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一、春秋战国之际,有个著名的巧匠,传说姓公输名般。因为他出生在鲁国,“般”和”班”同音,所以称为鲁班。


二、鲁班后来到了楚国,就长期住下。当时楚国和越国时常发生战争.楚国往往被越国打败。


三、为了改变这种战败的局面,鲁班就替楚国发明了一种名叫“钩拒”的武器。它在敌人的船只后退时可以把它钩住,进攻时可以把它挡住。另外,他又制造了一种攻城用的云梯。


四、鲁班不仅发明了许多武器,还创造了刨、钻等土木作工具,修建过不少桥梁和官殿,因此后来的建筑工匠都把他尊为“祖师”。


五、巧匠鲁班的名声,代代相传。到了明朝,有个文人梅之涣,到采石矶游览,见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墓前被人题满了诗句,却没有一句高明的,不免产生了“班门弄斧”之感。


六、于是他也写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