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速人形机器人新质生产力?聂鹏举代表:核心零部件是重要突破口

内容摘要  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唐小晴)人形机器人正成全球科技领域火热赛道之一。全国人大代表、科力尔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鹏举认为,核心零部件是加速人形机器人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双重作用下,中国人形机

  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唐小晴)人形机器人正成全球科技领域火热赛道之一。全国人大代表、科力尔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鹏举认为,核心零部件是加速人形机器人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双重作用下,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且在核心零部件及机器人本体制造方面进步显著,具备完整工业链供应体系,多项关键技术领先全球。

  据2024年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到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将达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比例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制造领域已积累丰富技术与知识资源,但依旧面临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水平不足,成本控制困难等挑战。”在聂鹏举看来,人形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突破性发展,正成撬动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支点。

  他以伺服电机举例说,要实现人形机器人模拟人类抓握鸡蛋、摘取葡萄的精细动作,仿生灵巧手采用的伺服电机系统必须在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上达到工业机械臂的数倍水平。这种极致的要求将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纳米级别迈进,倒逼半导体、仿生材料、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尖端技术协同突破。

  “伺服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是决定人形机器人性能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关键短板。”聂鹏举发现,中国企业近年来虽不断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开展研发攻关,但能够生产高精度、高性能零部件的国内厂商数量依然较少。

  他建议,在顶尖科研高校、行业领军企业所在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布局多个国家级实验室和核心零部件创新研发中心,聚焦伺服电机动态响应能力增强、传感器灵敏度提升等前沿研究方向。

  “可打造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示范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助推人形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成本竞争力和技术突破率提升。”聂鹏举提出,大力培育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厂商,鼓励整机企业使用国产零件,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国产化替代进程。(完) 【编辑:田博群】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