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模型精准识别脑静脉系统急性脑出血

内容摘要本报讯(记者崔雪芹)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授童璐莎、高峰团队,联合浙江大学生物仪器与工程学院教授赵立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用于区别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可解释性人工智能(AI)模型。该模型针对急性脑叶出血发病凶险、病因鉴别困难等问题,

本报讯(记者崔雪芹)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授童璐莎、高峰团队,联合浙江大学生物仪器与工程学院教授赵立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用于区别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可解释性人工智能(AI)模型。该模型针对急性脑叶出血发病凶险、病因鉴别困难等问题,仅利用常规头颅CT(非增强),即可精准识别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脑出血,灵敏度达96%。相关成果发表于《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

脑静脉系统血栓常规的诊断方式包括CT颅内静脉造影、磁共振静脉成像等,在基层医院较难实行或因检查复杂而耗时较长,大大增加了病情延误的风险。在此背景下,研究团队提出一种仅基于急诊的平扫CT进行判别的AI辅助工具,辅助医师快速、准确识别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继发出血。

为此,研究团队联合浙江省其他地区医院构建数据集,采用迁移学习策略,利用患者入院头颅CT平扫图像,成功开发出一种融合血肿分割和分类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在内部测试及外部验证中均展示出优异且稳定的性能,诊断灵敏度达96%。

该模型还经过三甲医院医生的实战测试,并与来自放射科、神经内科、急诊科的9位不同年资的医生进行了诊断性能比较。结果显示,AI模型的表现显著优于医生的平均水平,在AI模型的辅助下,医生再次诊断的正确率提升约20%。

为进一步增强模型可解释性,研究团队采用4种视觉化的AI可解释性方法,揭示了血肿边缘特征在模型决策中的关键作用。这有助于消除医生对于AI辅助决策中“黑箱”性质的疑虑,增强了实际临床应用中的信任度。

相关论文信息:

10.1016/j.eclinm.2025.103128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