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问世

内容摘要IT之家 3 月 27 日消息,据中国中车今日消息,2025 年 3 月,中国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在青岛成功问世,推动高速列车气动仿真计算从“天级”提升至“秒级”,标志着中国高速列车研发迈入人工智能新阶段。该大模型是在中国中

IT之家 3 月 27 日消息,据中国中车今日消息,2025 年 3 月,中国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在青岛成功问世,推动高速列车气动仿真计算从“天级”提升至“秒级”,标志着中国高速列车研发迈入人工智能新阶段。

该大模型是在中国中车统一组织下,由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中车斫轮大模型开发而成的。

在高速列车领域,空气动力学效应是整车设计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节能环保,需要大量仿真分析、反复验证评估。

以“复兴号”研发为例,从概念设计阶段,就需对多种车头、受电弓、风挡等关键部件进行数百次气动阻力仿真分析,反复迭代优化列车外形。重点车型的外形方案,从概念设计到最终定型往往耗时数月乃至数年时间。

面对这一难题,大模型开发团队结合以往的高速列车研发和流体仿真经验,基于科学计算大模型框架,采用优化的几何信息神经算子、傅里叶神经算子等核心算法,运用海量数据对大模型进行训练,完成训练的仿真大模型能够替代传统的仿真建模方法,显著提升仿真效率。

大模型研发负责人表示:“传统的气动仿真方法计算量大、计算周期长,为了提高效率需要利用大量超算资源,导致仿真成本增加。现在,我们把仿真大模型训练好,既能满足仿真精度,又能缩短工作时间。目前,仿真大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约为 8%,随着训练数据集的不断完善,后续大模型的预测误差会进一步降低,我们的训练目标是平均预测误差不大于 5%。”

IT之家从中国中车介绍获悉,仿真大模型相当于研发人员的“超级计算器”,研发人员完成方案设计,直接将三维几何文件导入大模型,可 10 秒内获取气动阻力、表面压力等关键数据,并利用数据针对性地优化设计方案。这一大模型还能够支持多用户同时使用,能够同时优化多个设计方案,显著提升设计效率和品质。

与以往的气动仿真采用通用商业软件不同,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采用国产软件和硬件,适配多种国产算力资源,实现了仿真全过程的自主可控,为中国高速列车技术自主创新提供了保障。

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的成功开发,将实现头型、转向架等区域的气动阻力快速评估,推动数据驱动的整车外形智能优选和快速优化。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