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诊疗级”病理大模型

内容摘要3月26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诊疗级多模态病理大模型——“灵眸”。该模型以高质量数据为基础,可进行多器官精准诊断,全面感知病理特征,利用AI辅助诊断癌症。同时,该模型可轻量级私有化部署,适配多种使用场景等几大核心优势,助力肿瘤多学科协

3月26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诊疗级多模态病理大模型——“灵眸”。该模型以高质量数据为基础,可进行多器官精准诊断,全面感知病理特征,利用AI辅助诊断癌症。同时,该模型可轻量级私有化部署,适配多种使用场景等几大核心优势,助力肿瘤多学科协作(MDT)会诊,推动病理学从单一诊断向精准医疗跃升。

“灵眸”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智能肿瘤学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和杭州医策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AI大模型联合研究团队共同研发。

肿瘤医院智能肿瘤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首席AI科学家蔡文立介绍,“灵眸”核心竞争力源于其专业级病理知识库。研发团队整合近10年高影响力医学文献、36种国际权威病理期刊及百余本经典教材,构建覆盖普通病理学与肿瘤病理学的知识体系,并依托超100万例涵盖细胞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的高质量病理图像资源,形成亿级图像块三元组语料库,为模型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

“在实际应用中,‘灵眸’展现出三大突破性优势。”蔡文立说,一是精准诊疗能力,模型可识别胃、结直肠、乳腺等九大器官的57种肿瘤亚型,不仅能判别癌变、分割病灶区域,还可进行蛋白表达预测与肿瘤量化分析;二是透明化推理机制,通过独创的病理思维链框架,完整还原医生临床诊断路径,例如在三阴性乳腺癌案例中,模型从染色质量评估、形态特征识别到免疫组化证据分析,逐步输出可追溯的诊断结论;三是灵活部署能力,尽管原始模型参数高达6700亿,但通过知识蒸馏等技术优化,已实现轻量级GPU服务器私有化部署,在保障医院数据安全的同时降低应用门槛。 

蔡文立说,“灵眸”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诊疗级”人工智能产品,主要是两方面。首先,从开发之初,“灵眸”就以服务临床诊疗为核心目标,严格遵循国家医疗监管体系的各项标准,聚焦病理诊断核心能力的建设,真正将大模型能力落地于临床一线。其次,“灵眸”包含的三大核心模块——细胞病理、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均已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充分证明其符合临床使用的合规性与专业性标准。

经过测试,“灵眸”在细胞病理识别中实现了99.5%的敏感度与82.6%的特异性,表现出卓越的细胞级检测水平。在组织病理方面,模型敏感度高达99.6%、特异性达83.5%,具备95.8%的部位识别准确率,能够精确识别肿瘤区域并进行亚型分类。在免疫组化分析中,定量误差率控制在1%以内,确保染色表达评估高度一致。蔡文立表示,上述性能表明“灵眸”具备“诊疗级”的精准辅助病理判读的能力。

此次“灵眸”大模型的发布,标志着AI技术在病理诊断、科研创新及临床决策中的深度应用,是从大模型到多智能体,迈向精准医疗的重要一环,助力病理学向智能化、精准化发展。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