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5月17日消息,当前围绕辅助驾驶基本分为两条路线,第一种就是视觉,典型如特斯拉,甚至砍去了除摄像头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感器,且目前已有跟随者。
而另一种则是以华为、理想等为代表的大多数,坚持使用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融合感知方案。
有趣的是,小鹏汽车经历了从激光雷达到视觉的转变,那么为何它要弃用激光雷达?近日,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袁婷婷进行了回应。
她直接表示:激光雷达看得远是个伪命题。
以下是她关于该论点的介绍:
首先激光雷达是主动传感器,依赖于向外发射近红外光以及反射回波来计算 ToF(time of flight),来计算障碍物,这样会带来几个缺点。
随着距离增加,激光束发散角扩大,导致能量密度呈平方反比衰减,在远距离测量时,回波信号强度和点云密度都大幅降低。
以当前行业领先水平192线激光雷达为例,200m外的物体,激光雷达可获取信息和800万像素摄像头可获取信息可以用下图做一个对比。
而车辆需要足够的信息来区分200m外是一个轻飘飘的塑料袋,还是一个横行的电瓶车。
所以对于大模型方案来说,检测远距离目标最好的传感器不是激光雷达,而是高分辨率摄像头。
此外她还表示,激光雷达会有多径效应并且帧率远低于摄像头。
作为一种主动传感器,激光雷达在测量远距离的复杂地形或障碍物可能发生多次反射,导致回波信号混叠,使得原来的信号失真,或者产生错误,难以准确识别甚至误识别真实目标。
同时业界主流激光雷达的处理帧率,不及我们摄像头帧率的一半,低频的帧率会让远距离且高速移动物体的识别误差进一步加剧。
200m开外的外卖小哥,小鹏lofic摄像头拍摄
同时,激光雷达其实对于天气状况非常敏感,穿透雨雾主要依靠的是毫米波雷达。
近红外光的波长短,根据波粒二象性,波长越短粒子属性越强,衍射性越差,遇到雨雪雾等极端天气就会在传感器附近几米内形成一团噪点,并且不能穿透这些透明障碍物看到雾气后面的目标,从而 致盲,而毫米波雷达波长更长,衍射性好,雨雾特性好。
最后她总结称,激光雷达是一个信息密度低,且容易受干扰的传感器,并不适合作为强大大脑的眼睛。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