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近年来,随着网络内容快速发展,侵权事件频发,肖像权、隐私权等问题成为公众热议焦点。
面对维权难、重复侵权多发等痛点,抖音今日宣布对平台的侵权举报服务进行了升级,在肖像权、隐私权侵权情形下,支持用户授权开通“阻止相同侵权内容传播”功能,以降低用户重复发起侵权举报的成本,探索“一次投诉、长期管控”的治理目标。
一般情况下,用户所举报的肖像和隐私侵权视频,可根据 App 内的侵权投诉成功通知,在通知消息下申请开通“阻止相同侵权内容传播”功能。
此功能开通后便会触发平台主动治理,在 15 天的有效期内,平台会主动对相同侵权内容清理下架,并对后续新增的相同侵权内容予以清理,无需再逐一进行重复举报。
若用户在抖音平台发现他人的侵权行为,可在抖音 App 点击“我”-“≡”-“我的客服”找到“举报中心”进行举报,选择“涉嫌侵权”相关的路径发起侵权投诉。
“阻止相同侵权内容传播”适用于以下侵权场景:
1、肖像权侵权:是指未经本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肖像的侵权行为。常见的侵犯肖像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未经授权使用他人肖像用于商业营利:例如商家未经明星或网红同意,将其照片或视频片段用于产品广告宣传以获取经济利益。
丑化、污损他人肖像:通过特效、恶意剪辑等方式对他人的肖像进行丑化处理,损害其形象。比如把某人的肖像进行夸张变形,使其看起来滑稽可笑。
未经同意制作他人肖像的表情包并传播:将他人的肖像制作成带有负面、低俗或侮辱性含义的表情包,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AI 合成他人肖像用于不当目的:未经授权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与他人相似的肖像,并用于虚假新闻、不良信息传播等。
在恶搞视频中使用他人肖像:为了制造搞笑效果,未经允许使用他人肖像进行夸张、荒诞的演绎。
2、隐私权侵权:是指未经本人同意,擅自公开传播他人隐私信息的侵权行为。常见的侵犯隐私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曝光他人未公开的个人信息:例如透露他人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
公开他人的聊天记录:未经允许展示他人的网络聊天内容。
未经同意拍摄他人私密场景:比如在他人未察觉的情况下拍摄其在家中的私人生活片段,并发布到平台上。
泄露他人情感隐私:比如讲述他人未曾公开的恋爱经历或婚姻状况。
IT之家从抖音公告获悉,因技术的限制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恶意手段,当前该功能仍在探索阶段,优先覆盖肖像权、隐私权相关的治理场景。抖音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还将不断扩大覆盖个人名誉权、企业商誉保护等更多场景。此外,为减少“漏网之鱼”,平台鼓励用户及时发起新的举报,以应对各类恶意攻击内容的变体,全力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