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地基处理工艺难题攻克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讯 (记者滕继濮 实习记者夏天一 通讯员许阳 蒋杰)记者近日从国网无锡供电公司获悉,一项软地基处理新技术——软土原位加固技术,日前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该公司成功破解软地基处理工艺难题。实测显示,经该技术处理后的地基极限承载

    科技日报讯 (记者滕继濮 实习记者夏天一 通讯员许阳 蒋杰)记者近日从国网无锡供电公司获悉,一项软地基处理新技术——软土原位加固技术,日前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该公司成功破解软地基处理工艺难题。实测显示,经该技术处理后的地基极限承载力达到210千帕,远超设计要求。

    长三角地区广泛分布着淤泥质土层,因其孔隙比大、天然含水率高、承载力低,长期困扰着基础设施建设。真空预压法等传统的软地基处理工艺,不仅施工时间长,而且地基承载力提升效果有限。

    对此,国网无锡供电公司联合国网江苏经研院展开技术攻关,引入软土原位加固技术,并首次在无锡220千伏鲸塘变电站建设中应用。该技术借助大型搅拌设备,将绿色固化材料与淤泥充分混合,把深达数米的废弃鱼塘软土层固化成硬壳层,无需进行清淤换填、深搅桩加固等,从源头上解决了传统工艺的弊端。

    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项目团队针对淤泥成分复杂的问题,开展了大量的配合比试验,精准分析土质特性,科学确定固化材料的掺量比。同时,为实现固化材料喷料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团队对搅拌设备喷头进行优化设计,并安装了自动定量供料系统。该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固化材料的出料量与出料时间,实时显示并记录固化区域的用料量,有效避免了人为操作导致的资源浪费。

    施工期间,项目团队还引入了数字化监测系统,在强力搅拌头上安装3D定位控制系统与阵列式电容传感器,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工艺稳定可靠。

    国网无锡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凌佳凯表示,软土原位加固技术具有推广应用前景,可适用于沿海滩涂地区的输变电工程等场景,为“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基建提供可复制解决方案。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