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开发 AI 修复新技术:三个半小时“复活”15 世纪油画

内容摘要IT之家 6 月 16 日消息,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发的一项技术,让 AI 修复名画另辟蹊径 —— 通过一种可拆卸的掩膜(可以理解为“AI 生成的实体图层”),能够直接对画作本体进行可逆修复。▲ 左为修复前的原画,右为修复后据 MIT New

IT之家 6 月 16 日消息,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发的一项技术,让 AI 修复名画另辟蹊径 —— 通过一种可拆卸的掩膜(可以理解为“AI 生成的实体图层”),能够直接对画作本体进行可逆修复。

▲ 左为修复前的原画,右为修复后

据 MIT News 6 月 11 日的报道,这项技术由机械工程研究生 Alex Kachkine 设计,他平时热衷于以传统手绘方式修复画作。他注意到,很多美术馆藏品因修复成本高、耗时久而常年被束之高阁。借助这项新方法,原本可能需时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的修复工作,现在只需几个小时即可完成。

在开发过程中,他首先选择了一幅严重受损的 15 世纪油画作为实验对象,并用传统方式清除了历史修复中覆盖的多余颜料,随后对清洁后的画作进行了高分辨率扫描。

IT之家从报道中获悉,他借助 AI 算法分析这幅图像,生成了一幅尽可能还原画作原貌的数字模型。接着,他利用自研软件绘制了一张“损伤地图”,标出颜料脱落、开裂或褪色的位置,并给出需要填补的色彩信息。

通过高精度喷墨打印机,这张数字地图被转化为一张双层掩膜,印刷在一层超薄透明的聚合物薄膜上。一层负责精准着色,另一层是白色基底,用于增强色彩饱和度。Kachkine 解释说,要完整还原色彩,必须同时打印白色和彩色墨水。

最后,这张掩膜被对准画面精确贴合,并用一层薄薄的清漆喷涂固定在画布上。

掩膜和清漆都可用现有修复材料安全去除,不会对画作原貌造成伤害。同时,这份数字地图也将作为永久记录,供后人参考修复信息。

在这次实验中,Kachkine 使用了 57314 种颜色,修复了 5612 处损伤,仅用了三个半小时。他估算,如果完全靠手工,时间将是现在的 66 倍。

Kachkine 说:“还有太多破损艺术品被尘封在仓库中,或许永远无人问津。希望这项技术能让它们重见天日,这将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