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喀尔巴阡山盆地萨尔马提亚时期的人口研究
匈牙利塞格德大学的Tibor Torok团队通过研究喀尔巴阡山盆地萨尔马提亚时期的人口,揭示了其起源和基因组成。6月10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
研究人员对来自公元1至5世纪的匈牙利及喀尔巴阡山麓地区的156个个体进行了大规模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喀尔巴阡盆地的萨尔马提亚人群仅有少量东亚血统,这使他们有别于其他区域的人群。利用F4统计、qpAdm模型和基于亲缘关系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喀尔巴阡盆地的萨尔马提亚人源自乌拉尔山和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草原萨尔马提亚人群,而罗马尼亚地区的萨尔马提亚人可能是连接这两个群体的遗传桥梁。此外,他们还识别出萨尔马提亚时期此前未知的两波迁徙浪潮,并发现尽管在匈人时期有少量亚洲血统个体进入,萨尔马提亚人群在遗传上仍表现出显著的延续性。
这些结果为萨尔马提亚人的迁徙历史以及这一曾与罗马帝国外缘接壤的重要族群的遗传背景提供了新认识。
相关论文信息:
10.1016/j.cell.2025.05.009
《自然-地球科学》
浅层年轻地下水记录的岩石圈挥发物被动脱气过程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R. L. Tyne团队揭示了浅层年轻地下水中记录的岩石圈挥发物被动脱气过程。近日,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研究人员结合溶解氦、高精度氩同位素数据,以及哥伦比亚高原区域含水层地下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放射性碳测定结果,识别出地幔和地壳来源的挥发物,并量化了它们向地表的通量。
地下水中的过剩氦和氩表明,这些气体来源于克拉通下岩石圈地幔与地壳的混合,说明克拉通下岩石圈地幔的被动脱气可能是一种重要但此前未被认识到的地表挥发物释放机制,而在地壳中那些火山活动不活跃的区域,也可能存在显著的挥发物释放。这一发现对于量化地球长期全球尺度上的挥发物质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
10.1038/s41561-025-01702-7
《自然-方法学》
一种统一的大脑连接组转换与融合工具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Amy Kuceyeski团队开发出一种统一的大脑连接组转换与融合工具Krakencoder。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方法学》。
研究人员开发出Krakencoder,这是一种大脑连接组图谱工具,能够在结构连接性与功能连接性之间、不同图谱和处理方法之间,通过一个共享的潜在表示空间进行双向、同步的相互转换。这些映射表现出极高的准确性,并且能够识别个体层面的特征。其中结构连接性与功能连接性之间的映射,在个体识别能力上比现有模型高42%至54%。
Krakencoder在捕捉多模态大脑连接组之间的关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以个性化的方式整合了与行为和人口统计学密切相关的信息,为理解大脑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复杂联系提供了全新工具。
相关论文信息:
10.1038/s41592-025-02706-2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