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提出前列腺癌治疗新策略

内容摘要近日,中山大学教授陈凌武团队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出了创新思路,即针对唾液酸代谢-免疫检查点交互通路制定新的治疗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前列腺癌是男性群体中发病率位居

近日,中山大学教授陈凌武团队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出了创新思路,即针对唾液酸代谢-免疫检查点交互通路制定新的治疗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前列腺癌是男性群体中发病率位居第二的常见恶性肿瘤。在局限性阶段,虽然手术治疗是一种常用手段,但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目前临床所采用的一些指标以及基因组分型方法,在精准预测高危患者术后生化复发情况方面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将局限性前列腺癌划分为三个具有显著预后差异的蛋白质组亚型:免疫活化型(最佳预后)、花生四烯酸代谢型及唾液酸代谢型(最差预后)。通过AI赋能方式筛选出关键蛋白标志物并建立蛋白质组亚型分类模型,精准识别临床上真正的高危患者。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赋能,从众多数据中筛选出关键蛋白标志物,并以此建立了蛋白质组亚型分类模型。借助这一模型,临床医生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出真正具有高风险的患者。

从作用机制来看,抑制NANS能够有效阻断唾液酸代谢途径。这一过程会减少前列腺癌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化修饰,进而扭转由M2型巨噬细胞主导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当免疫抑制微环境得到改善后,能够促进CD8 + T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论文通讯作者陈凌武表示,该研究不仅发现新型预后标志物,同时提出了针对唾液酸代谢-免疫检查点交互通路的治疗新策略。

相关论文信息:10.1038/s41467-025-58569-w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